Facebook動態分享 讓個人隱私也無所遁形?




【文/楊又肇】
目前在網路、手持裝置快速發展之餘,社群應用已經大幅滲入一般人的生活,同時在各網站平台中也開始透過這些社群服務用於分享內容,不過,在大幅「串接」之下,不少關於個人興趣或動態等隱私問題也越來越被人重視。
在許多人日常中最常使用的社群服務,大概就是Facebook了吧?除了用來跟朋友分享個人動態以外,加入好友的狀態下也能經常看見他人目前身處何方,或者市在想些什麼事情,而近期應該有不少使用者開始對網頁版右上角的好友即時動態顯示欄位「Open Graph」感覺好奇 (同時也可能感到煩感)。
幾乎是即時播報好友目前正在透過Facebook機制作些什麼,對誰回覆了什麼留言,或者說誰的動態讚,雖然可以讓你更進一步瞭解好友動向,但相對地自己在Facebook上做些什麼,也同樣會被人看得一清二楚。對於Facebook官方來說,透過這樣的機制可以更即實地知道朋友動態,也能更密集地對別人說讚或是留言給對方,除了增加黏著度與平均流量外,還包含可讓線上眾多服務應用可以更廣泛地被人分享。
但對使用者本身呢?除了 (或許)可以更進一步瞭解朋友外,也有可能因此進一步透過更多串連認識更多朋友,但別忘了隱私的問題,雖然Facebook後續提供更多的個人隱私設定功能,但是透過朋友平常看見你對誰的什麼動態說讚,或者是針對某某人的近況表示意見等,這些都很有可能從中判讀「關於你」的個性及喜好,而這些資訊往往都是在分享間無形對外透露。
再加上目前有越來越多網站服務與Facebook分享功能作整合,甚至在線上App部份也投入社群分享概念,因此也讓「個人」在線上的公開程度越來越為明顯 (即便在某些程度上會認為個人隱私相當保密),也因此有越來越多人認為Facebook已經開始有些「過度分享 (oversharing)」的情況。
※相關連結》
‧What to make of Facebook's oversharing? (Cnet網站)
【數位資訊】
目前在網路、手持裝置快速發展之餘,社群應用已經大幅滲入一般人的生活,同時在各網站平台中也開始透過這些社群服務用於分享內容,不過,在大幅「串接」之下,不少關於個人興趣或動態等隱私問題也越來越被人重視。
在許多人日常中最常使用的社群服務,大概就是Facebook了吧?除了用來跟朋友分享個人動態以外,加入好友的狀態下也能經常看見他人目前身處何方,或者市在想些什麼事情,而近期應該有不少使用者開始對網頁版右上角的好友即時動態顯示欄位「Open Graph」感覺好奇 (同時也可能感到煩感)。
幾乎是即時播報好友目前正在透過Facebook機制作些什麼,對誰回覆了什麼留言,或者說誰的動態讚,雖然可以讓你更進一步瞭解好友動向,但相對地自己在Facebook上做些什麼,也同樣會被人看得一清二楚。對於Facebook官方來說,透過這樣的機制可以更即實地知道朋友動態,也能更密集地對別人說讚或是留言給對方,除了增加黏著度與平均流量外,還包含可讓線上眾多服務應用可以更廣泛地被人分享。
但對使用者本身呢?除了 (或許)可以更進一步瞭解朋友外,也有可能因此進一步透過更多串連認識更多朋友,但別忘了隱私的問題,雖然Facebook後續提供更多的個人隱私設定功能,但是透過朋友平常看見你對誰的什麼動態說讚,或者是針對某某人的近況表示意見等,這些都很有可能從中判讀「關於你」的個性及喜好,而這些資訊往往都是在分享間無形對外透露。
再加上目前有越來越多網站服務與Facebook分享功能作整合,甚至在線上App部份也投入社群分享概念,因此也讓「個人」在線上的公開程度越來越為明顯 (即便在某些程度上會認為個人隱私相當保密),也因此有越來越多人認為Facebook已經開始有些「過度分享 (oversharing)」的情況。
※相關連結》
‧What to make of Facebook's oversharing? (Cnet網站)
【數位資訊】
全文網址: Facebook動態分享 讓個人隱私也無所遁形? | 虛擬化身 | 網路文化 | udn數位資訊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355852#ixzz2EtfaQLs2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